近日,蘇州天使母基金合作子基金乾融園豐基金、敦行聚港基金、原點芯智基金聯合元禾控股、中新資本完成對蘇州國順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順激光”)數千萬元Pre-A輪投資。本輪融資將助力國順激光在精密加工領域加速國產微納結構高功率超快光纖激光器的突破,從而打造世界級新興技術,助力“中國制造”走上國際引領地位。
國順激光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一家專注應用于精密加工中的高功率超快微納結構光纖激光器科技創新型企業,且分別獲評2022年度姑蘇創業領軍企業和蘇州工業園區創業領軍企業。公司創始技術團隊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研究所,以及國內知名激光科研院所的博士和博士后組成。微納結構光纖相較于傳統的商用光纖(“階躍結構”)具有低色散,低非線性,低損耗,可靈活充填氣體,液體等特點,在量子通信,高精度傳感,高能量脈沖,超短脈沖傳能等方向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公司創始技術團隊在先進的微納結構光纖設計和工藝制造方向,有著近十年的相關研究經驗,并首先選擇在應用于精密加工中的高功率高能量超快光纖激光器中落地。團隊從微納光纖的設計,制造到超快激光器中的應用,形成完整的技術閉環。
超快激光器具有極高的瞬時功率,可直接使材料電離,打斷材料的分子鍵,加工過程中沒有熱效應,可以實現極致的加工精度,對超硬、耐高溫等眾多傳統方式難以加工的材料具有極好的適用性。其在半導體,鋰電,新能源光伏,5G,3C消費類電子等領域得到廣泛產業化應用,同時隨著我國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的產業升級,以超快激光作為核心的高精尖加工技術發展前景極其廣闊。
目前超快激光市場以固體激光作為主要發展技術,主要得益于其多年發展基礎,但固體激光存在先天劣勢——熱透鏡效應,晶體內部溫度梯度極其明顯,嚴重影響激光器功率穩定性,塊狀晶體較難輸出百瓦量級激光。為解決塊狀固體溫度不均衡問題,德國率先研制出板條和碟片激光技術,通過將塊狀晶體做薄,增加晶體散熱面積,減小晶體內部溫度梯度,從而提高激光器的輸出功率和穩定性。但板條與碟片需要高難度晶體-熱沉鍵合技術和高效微通道散熱技術,同時光路結構極為復雜,對機械加工水平要求極高,產業化面臨巨大的挑戰。
傳統的階躍結構光纖可以解決固體晶體存在的熱透鏡問題,實現幾百到上千瓦的平均功率輸出;并且光纖不同于固體方案,光在光纖內傳輸,光路結構極為簡單,對機械加工水平要求不高,因此極易量產。這些是目前連續光激光器均采用光纖方案的主要原因。但是與固體激光方案相比較,傳統階躍光纖具有較高的非線性,抑制了脈沖能量和峰值功率,因此在很多精密加工場景中無法替代固體。先進的微納結構光纖與傳統的階躍光纖相比較,在解決晶體熱透鏡問題的同時,既可以大幅抑制非線性(保證高脈沖能量和高峰值功率),又可以降低模式不穩定性(單模傳輸,保證極好的光束質量),且熱損傷閾值非常高(高功率狀態下也很難燒壞光纖),是目前超快光纖激光器研究領域的熱門方向,在精密工業加工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